神秘玄奥的僰人风水民俗 -- 玄奥风水周易研究会
僰 bó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 僰bó 1.逼迫。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僰人之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为“西方之戎”,属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国,位于今四川宜宾地区。滇(今云南滇池地区)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区)两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称滇僰和邛僰,与当时川东的濮族民出一源。汉代,其聚居区称僰道(王莽改为僰治),是秦汉时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点。主要从事农业,除水稻个,还载植各种经济林木。本族奴隶主常向外输出奴隶,称僰僮或僰婢。曾发动过反抗东汉统治者的斗争。后一部分渐与汉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迁移,到南北朝时成为僚族的一部分。在汉末以后,僰的名称不见于记载。宋代大理国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继续称为僰人或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他们都是白族的先民。元以后也称傣族先民白夷为僰夷,最早见于《元史·泰定帝纪》。僰最早见礼记王制篇作"棘"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曰棘" , 郑注"棘"当作"僰"。吕氏春秋侍君览始作"僰",称"僰人野人,篇笮之间,多无君" 。后来史记西南夷传,有所谓"僰僮 " 。说文解字" 僰, 犍为僰蛮也" 。(摘自黄现璠著《广西僮族简史》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史记.西南夷列传》:“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张守节正义:“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段玉载注:“接楗为郡有僰道县,即今四川叙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屏之远方,西方曰僰,东方曰寄。’”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僰道县,在南安东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城之。治马湖江会,水通越隽。本有僰人,故《秦纪》言僰童之富,汉民多,渐斥徙之。”清陆次云《峒溪纤志.僰人》:“僰人号十二营长,猡鬼、猉狫言语不通,僰人为之传译。披毡衫。女吹篾,有凄楚声。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朔望日不乞火。性悍好斗,卢鹿同声。又好佛,手持数珠。善诵梵咒,有祷辄应。”
内容摘要:神秘玄奥的僰人风水民俗 -- 玄奥风水周易研究会 僰人的历史同样是一部不断追求越来越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僰人的风水习俗也是为了求贵、求富,为了生命长寿,为了子孙的荣昌,为了生活的富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僰人的历史同样是一部不断追求越来越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历史。僰人的风水习俗也是为了求贵、求富,为了生命长寿,为了子孙的荣昌,为了生活的富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远在春秋时期僰人就有了“观影测日”的原始风水知识,到了汉晋时期他们又吸收和融入了一些汉苗等民族的民间风水习俗。不断发展成为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风水民俗。其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本书的体例、篇幅以及作者的学识所限,不能对其作深入的探讨,只就从民间文化习俗方面作些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阅读我的《川南民俗风水文化漫议》一书)。
第一节 民间风水民俗释义
风水并不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游览名山大川时,任何一名游客都有可能发出:“好一块风水宝地啊”的感叹。这时人们是以山形秀丽草木茂盛作为风水好的标志,因为只有温和的风、清澈平缓的水,才可能孕育出青山绿水。风景优美之地也就是风水漂亮之地。古老的人们不但自己居住要找风景(水)美丽的地方,人死后的灵魂也要选择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慢慢地人们就不断总结出在“美丽”的基础上,还要怎样发挥作用,从“美”和“爱”到祈求“有用”,再到“必求”,实质上是人的欲望的不断膨胀的过程。于是本来象征景色优美的“风水”也不断赋予“藏风纳水”、“纳贵避灾”的新涵义了。开始渗透进鬼神崇拜的内容,至此就开始为风水蒙上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了……
“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壅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摘自晋·郭璞《葬经·内篇》
已经破译了的带规律性的客观实在是科学,还不能破译的客观实在是神秘。民间风水习俗,有人说它是“迷信”,有人说它是“神秘文化”。我不想去作这个争辩。无论怎么说,它总之是我们炎黄子孙老祖先的一项发明,一项习俗。它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也伴随着先人的诸多困惑。现今尽管图书市场上,书摊上,各种风水书籍(有的叫堪舆)可谓汗牛充栋。民间也时不时又跳出几个“大师”。在对待风水的观点上,也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民俗风水依然是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一个难解之谜。
在先秦时期,学术环境比较宽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那时的诸子百家中就有“阴阳家”负责对风水的勘测。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在郭璞之前《汉书·艺文志》载有《堪与金匾》,也是说风水方位之书。
对于风水一词《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亦称堪舆”。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辞海》1989年版编印本P1725) 国内外学者们对辞海的这个定义持有不同见解,新西兰学者尹弘基在《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一期撰文说:“风水是为寻找建筑场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不能将它简单地称为迷信或科学。”潘谷西教授在《风水探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门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它方面的称为阳宅。”
我认为:风水是关于选择住宅和墓地环境位置的艺术。是“选址”的方法与技巧的民间习俗。
民间风水习俗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基本内容就是对“龙脉”的寻找和利用。我们平时说话常常说:“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怎样怎样。”其实这“来龙去脉”这个成语就是从民间风水习俗中定型化来的。“来龙”意指后山的山势走向,“去脉”意指地气的前方山势。也就是风水习俗中常说的“寻龙点穴”的含义。
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里说:“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水中积浊,遂成山川。经云:气者,水之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阳宅的基本原则是砂水得位,要砂得砂,要水得水,采分好,视线开阔,交通便利,宅前为南,宅后为北,依山傍水,阳光充沛,空气新鲜,这就是最佳选址。
阴宅讲的是寻龙点穴,活着的时候,希望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人死亡以后,也希望荫庇后代,后世更强。只要穴地有生气,死者就会安逸,就会给生者带来吉祥,否则有凶,只有得到了一个吉穴,后代会荣华富贵。寻龙点穴之法实际上就是相地,依照风水理论,看山脉的走势,观穴地的穴境,即寻龙,觅沙、观水、点穴、定向等一系列步骤。
《葬书》列了十八种山势山形的吉凶:“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岭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里建国;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亡家国;势如矛戈,兵死形囚;势加流水,生人皆鬼;形如负展,有垅中峙,法葬其止,王侯崛起;形如燕窠,法葬其曲,胙土分茅;形如侧垒,后冈远来,前应曲回,九棘三槐;形如覆釜,其岭可富;形如植冠,永昌且欢;形如投笄,百事昏乱;形如乱衣,姑女淫妻;形如灰囊,灾舍焚仓;形如覆舟,女病男囚;形如横几,子绝孙死;形如卧剑,诛夷逼僭;形如仰刀,凶祸伏逃,牛卧马驰,鸾舞凤飞;塍蛇委蛇,牛富凤贵,塍蛇凶危。”
第二节 僰人风水民俗的源流
在那久远的蛮荒时代,有很长一段时期僰人是居住在岩穴里的。那时为了躲避虎狼的侵袭和防雨防风避暑御寒就需要尽量选择符合以上这些条件的岩穴。同时还要有水供食用。既要通风透气,又要距离水源不要太远;另一方面既要避风雨,又要选择山洪威胁不到的地方,还要山青水秀。那时的“风水”实质上是如何处理好风雨和洪水的问题。活人的住所是这样,那人死后的居所地亦然。由此可以得出:风水的原始意义就是如何选择活人和死人的更好地居住条件的一些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我们现代人讲的“山水”的涵义差不多。
到了先秦时期,僰人在产品交换等经济交往中不断与蜀人、巴人、滇人等相互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一个方面有这些地方的“阴阳师”到僰地营利,另一个方面外出的僰人也自觉不自觉的吸收了一些外地风水习俗和游方巫师的一些风水术数。在自创与吸收的基础上到了秦后期,僰人的风水习俗基本形成了一种信仰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对风水不断神化,一些人也顺势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但那时的分化是适当减少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而不是分离成不劳动专门从事“风水”的行业的人,那时的阴阳师与端公、巫师、医生等差不多,都是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从事自己的“副业”。
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僰人的风水习俗才转变成了一种民间术数文化,成了追求平安、富贵等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僰人本来就是一个祖先崇拜和山神崇拜的群体(民族),生活经验积累的风水习俗正与祖先的魂灵和山神的法力可能荫佑活着的人这一信仰融合在一起,就发展成了活人的住居选得好就能得到山神(自然)的保佑,那死人的居所选得好就能得到祖先魂灵的保佑,从而发家致富,子孙显贵。
无疑作为生存经验和生活习俗的民间风水在同生存经验与生活习惯分离出来后,就在祈求的理想支配下自然而然的被神化了,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和物质生活祈求的方式了。甚至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既然有那么大的需求,也随之而来有人学习、钻研,并不断被赋予玄奥神秘的文化色彩,以取悦更多的人。
就是这样,从生产生活的需要到经验的累积,到习惯的形成,再到方术文化,至到民间信仰。僰人风水习俗沿着这样的发展轨迹。曾在汉唐和宋元时期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几乎达到家家户户信(仰)风水, 人人信(仰)风水的地步。伴随着明朝万历年间僰人的销声匿迹,僰人的民俗风水也像在战火中逃生的主人一样融入到了更广阔的民间习俗中去了。
玄奥:品味传统文化 探索易学奥秘 玄奥风水:品牌+品质+品德=效果 玄奥风水周易研究会官网:WWW.XAZHOUYI.CN WWW.XAZHOUYI.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