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强调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股市稳定 称万亿资金可期
7月4日上午,证监会召集了21家证券公司开会谈维稳中国资本市场,当日下午,又与25家公募基金董事长和总经理开会座谈股市。据参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日证监会主席肖钢状态很好,提到A股市场万亿资金可期。
7月4日上午,证监会召集了21家证券公司开会谈维稳中国资本市场,当日下午,又与25家公募基金董事长和总经理开会座谈股市。据参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日证监会主席肖钢状态很好,提到A股市场万亿资金可期。
“主席说了一句话: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参会人士说道。
据悉,当日下午会议于3点开始,仅2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参会,参与者并没有传说中的私募机构。
据称,由于基金是受托责任,代表散户利益,当日下午基金业高管座谈并没有具体实质性措施,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两个:
第一,肖钢讲话,表达了对股市的信心,提到了未来有万亿资金可以预期。“但这万亿资金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是否包括早晨证券业协会提到的1200亿资金,我们也不清楚。”有参会人士透露道。
第二,基金公司高管们拿出各家公司基金申赎等数据,分析市场看法。“从各公司给出的数据来看,这两天公募基金都是净申购的,加上最近有些公募基金发行了新基金还没有建仓,随时可以进入市场,大家对市场还是有信心的。”有参会人士透露。
另外,据透露,参会的基金公司高管还表示,高管们准备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认购基金,表达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金业协会开会期间,有传闻称,23家公募基金也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六条救市措施。当日下午,基金业协会发布辟谣信息,称所传内容系谣言。当晚,基金业协会官方微信还发布《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倡议书》文章称正常的市场下跌30%已是极限,前期市场恐慌性的杀跌给价值投资者创造了难得的投资机遇,现在继续做空看空风险巨大,极度悲观的情绪不可持续,市场走势随时可能发生逆转。
附1:
公募基金坚信资本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25家公募基金公司会议纪要
2015年7月4日,25家公募基金公司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和基金行业总体态势。今年以来,尽管市场经历大幅调整,截至7月3日偏股型基金累计净值平均增长仍达31.87%。同时,偏股型基金份额大幅增长,近两周以来仍呈现整体净申购状态。
与会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坚信集市场各方之力,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会议认为,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其自身运行规律,非理性追涨和杀跌都是危险的。市场经过近期大幅调整,很多股票已显示投资价值,为数千亿新增公募资金提供了难得的投资良机。
与会公司倡议并将积极践行:
一、打开前期限购基金的申购,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二、把握市场机遇,加快偏股型基金的申报和发行,并根据基金契约规定,完成新增资金建仓。
三、参会的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承诺:积极申购本公司偏股型基金,并至少持有1年以上。
与会公司将积极作为,继续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坚持长期投资、理性投资,齐心协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参会单位: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鹏华基金管理公司、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中银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中欧基金管理公司、兴业全球基金管理公司、融通基金管理公司、华泰柏瑞基金管理公司、华商基金管理公司、东方基金管理公司、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公司、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国金通用基金管理公司
附2:
《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倡议书》
6月15日以来,A股市场持续出现非理性下挫,大盘蓝筹、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均遭到不计成本的抛售,短短十余交易日,上证综指暴跌30%,投资者损失惨重、人心惶惶,恐慌气氛在资本市场迅速蔓延。面对非常理、非逻辑所能解释的快速下跌,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的绝大部分会员单位践行成熟、理性、专业的投资理念,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增值。为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广大居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公会代表深圳市专业机构投资群体,向资本市场广大参与者发出如下倡议:
1、拨开云雾,正确认识宏观环境。经济增长方面,制造业PMI、工业增加值、房地产市场的诸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反弹可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深入人心,新的增长点将层出不穷。金融环境和货币发行方面,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货币增速有望进一步上升,资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居民资产配置历史性的变化不容逆转,金融环境将更加优化。宏观环境支持A股重回上升通道。
2、理性分析,果断把握投资机遇。近一年涨幅约100%的本轮牛市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国多年累积的大国地位的体现,对比中外历史大牛市的4-6倍涨幅,后续上涨空间依然巨大。目前沪深300市盈率仅为15倍左右,市净率2.1倍,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和历史高点比,空间更为巨大。正常的市场下跌30%已是极限,前期市场恐慌性的杀跌给价值投资者创造了难得的投资机遇,现在继续做空看空风险巨大,极度悲观的情绪不可持续,市场走势随时可能发生逆转。
3、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攻克难关。资本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是大国运筹的协调枢纽,资本市场的定价权也是大国战略的核心。我们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是合乎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经过这一轮风波,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会更加成熟和理性,A股市场一定会凤凰涅槃地实现浴火重生。
恐慌带来多输,理性才能共赢,拨开层层迷雾,我们将沐浴A股市场慢牛行情的灿烂阳光,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定信心,共同迎接中国资本市场的美好明天!
证监会要求券商的1200亿下周一11点前到位
2015年7月4日上午,证监会召集21家证券公司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一、21家证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21家证券公司同时承诺,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
据《财经》记者了解,证监会要求券商的1200亿周一11点前到位,开盘先由证金公司垫资入市。
“由于时间仓促,只是先召集了21家券商,都以上市券商为主,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券商参与。”一家参加会议的证券公司董事长告诉《财经》记者,“这1200亿跟大家所说的平准基金是两码事,完全不同的两个通道。这周末很关键,预计还会有更多措施。”
《财经》记者注意到,证券业协会也同时发了倡议书,号召“广大证券公司要比照21家证券公司联合公告,根据各公司情况做出相关行动。”
另据了解,下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又组织数十家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开会商讨救市方案。
据媒体报道,华夏基金督察长汤晓东、建信基金总经理孙志晨、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兴业全球基金总经理杨东、中银基金总经理李道滨、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等皆被要求参会。
不过,窦玉明告诉《财经》记者,自己有事没能参加,而是由同事代为参加。
据上述媒体报道,商讨的救市方案包括:融资商业结构对已经达到平仓线的资产进行无限制全额收购,打包总资产后转为股本金参股“中国金融市场平准资金”。同时央行无限额贷款给平准基金,直至市场稳定。
此前,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就建议,设立5000亿到10000亿的平准基金,可以用来买入一些权重股,以及战略性产业的股票,也可以借此引导股指期货.
虽然证监会救市措施不断,但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沪指3周来累计跌幅近29%,由5166.35点跌至周五收盘3686.92点。“我们碰到了一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市场。怪谁都没有意义,关键是要做事。”上述券商董事长告诉《财经》记者。
25家公募基金联手救市!
2015年7月4日,25家公募基金公司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和基金行业总体态势。今年以来,尽管市场经历大幅调整,截至7月3日偏股型基金累计净值平均增长仍达31.87%。同时,偏股型基金份额大幅增长,近两周以来仍呈现整体净申购状态。
与会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坚信集市场各方之力,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会议认为,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其自身运行规律,非理性追涨和杀跌都是危险的。市场经过近期大幅调整,很多股票已显示投资价值,为数千亿新增公募资金提供了难得的投资良机。
与会公司倡议并将积极践行:
一、打开前期限购基金的申购,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二、把握市场机遇,加快偏股型基金的申报和发行,并根据基金契约规定,完成新增资金建仓。
三、参会的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承诺:积极申购本公司偏股型基金,并至少持有1年以上。
与会公司将积极作为,继续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坚持长期投资、理性投资,齐心协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参会单位: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鹏华基金管理公司、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中银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中欧基金管理公司、兴业全球基金管理公司、融通基金管理公司、华泰柏瑞基金管理公司、华商基金管理公司、东方基金管理公司、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公司、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国金通用基金管理公司
国泰君安顾颉:唯一有效的救市措施是砸钱出来
本文作者:国泰君安副总裁顾颉
造成A股这场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一句话:有毒资产加杠杆。有毒资产就是极高估值的股票,纵观全世界金融危机都是这个原因概莫能外。那么危机怎么化解?看看金融史,也只有一个办法,去杠杆,资产消毒(就这次A股而言,股票价格跌到合理甚至低估的位置就是消毒),这就是最终的结局,其它不要报幻想。
现在大家惊恐的是,股价的太快了,(2001年到2005和08年的熊市总体跌幅远超过此次,但因为时间较长,杠杆较少,感觉没有此次恐怖)这就是没有注意到现在A股市场的本质特点已经发生变化了,带了这么大的杠杆的股市已经不是一个现货市场了,现在A股已经是一个期货市场了。而且是那么多毫无经验的人在玩期货,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那些1:3,1:5的融资不就是已经自我做成了个股期货了吗?大家去看看期货市场一旦趋势形成,有不是暴跌的吗?
这个周末大家都在讨论的是国家会不会救市,证监会能力范围内的救市这两周一直不断在进行着,但从市场表现看明显没什么效果,为什么没效果?还是我说的那个根本原因,杠杆还在不在?有毒资产的毒被消干净了吗?这两个问题现在都还大大的存在,救市的政策怎么可能有效?所以大家也别批评证监会这几天的救市措施的好坏了,大错已经铸就,注定要有人买单。
那么国家层面的呢?这是目前大家最期盼的。就国家层面而言,财政部降个印花税什么的肯定没用,现在唯一有效的就是直接砸钱出来,现在已经不是“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了,现在是要求国家当大侠,为民接盘了,几个月之间次序完全颠倒,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国家拿钱出来买单的确对准了前面说的核心问题:有毒资产和杠杆,拿钱买走股票,把杠杆解掉。且不说这个需要多大的资金量(要解掉杠杆,并改变市场预期,让其它资金也进入,没有几千亿甚至更大级别的资金是无效的,就像上周拉两桶油的做法没有作用一样)但是在目前点位这样做可能吗?
这个问题要分几个层面讨论,一是政府的底线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是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纵观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每次政府出手都是在有重要的金融机构发生危机之后,也就是出现了系统性、区域性的危机的苗头之后,而从来没有前提过,其实美国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样是在雷曼倒闭之后才国家砸钱进场购买有毒资产。因为如果只是预期将出现金融风险,就动用终极武器,政府进场,我觉得这个决策是非常难下的,中外皆同。原因我后面再说。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会认为什么是金融风险的苗头?炒股亏损,杠杆爆仓,买的私募公募产品亏了钱,范围很大,数量很多,以及可能情况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政府会不会就认为这是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苗头?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我也无法判断,唯一可循的先例就是2008年九月市场在1800附近宣布的汇金增持。但是如果危及了金融机构的安全,或者就像以前一样,已经有金融机构出现大问题了,那肯定就可以确认是出现了系统性区域性危机的苗头了,政府就肯定要出重手了。这里再说一下,为什么政府很难在危机发生前出手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博弈论中经典的“道德风险”问题,试想如果政府在上证综指从去年以来还涨幅80%,创业板指数还涨幅近一倍的情况下,就入场购买有毒资产,这会不会引发更强烈的博弈呢?以后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肯定会考虑的。具体的博弈过程,大家可以参看《大而不倒》以及保尔森的回忆录《峭壁边缘》。
政府入市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像上周拉两桶油和四大行是没用的,还是说到问题的核心:有毒资产和杠杆,这些问题不在两桶油和四大行里面,拉这些股票,相当于隔壁房间着火了,我们却拼命往另一间房子浇水,浇再多的水也无助那个着火房间的火势。所以,即使要砸钱,怎么砸也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政府最好请专业人士一起谋划,以免浪费珍贵的子弹。
2015年的A股市场注定是要被浓墨重彩的写入金融史了。把这次灾难归咎于外资做空、期指做空这些阴谋论不值一哂,真正该反思的是我们跛脚的创新(就拿两融而言,融资过度发展而融券可以忽略不计,本来一对平衡的力量,现在变成了单边的力量,严重的助涨助跌)、监管的滞后,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一起创造出了埋葬市场自身的那些极度高估的股票?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又想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除了写《国富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写了《道德情操录》,而我们敬仰巴菲特也绝不仅仅是在于他能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率,而在于其收益率背后反映的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