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伟大投资者最重要的特质:无情记得几个月前朋友圈里面有一条非常火爆的文章,大意是伟大的投资者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性。
笔者认同独立性对于投资的重要,特别是在今天信息无边际扩张的年代,市场上能够独立思考,研究的original thinker越来越少。然而,如果说最重要的特征,笔者却并不认同。独立性应该是优秀研究员最重要的特征,而作为伟大的投资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是“无情”!巴菲特是当今被认为最伟大的投资者,他的名言就是“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然而有多少人能摆脱恐惧和贪婪,这两样当我们出生上帝就赋予我们的弱点。所以笔者认为巴菲特在投资上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因为他的“无情”。对于买入后继续下跌的股票,他没有任何的恐惧。
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当华尔街大部分投资者的身家在一天内被消灭了30%以上时,巴菲特却能够安静地坐在办公室看报纸,研究财务报表。2008年金融危机时,当所有人任何投资银行的时代要过去时,巴菲特可以毫无恐惧的买入高盛的股票,并且告诉世人“Buy American, I am”。
那时笔者身边也有朋友跟随巴菲特抄底。然而,熊市最后一波下跌永远是最惨烈和绝望的。朋友们看着自己的账户每周以超过10%的速度亏损,最终受不了那种绝望的感觉而割肉离场。同样,许多人把对抗贪婪与恐惧认为是简单的逆趋势操作:在股价下跌中买入,在股价上涨中卖出。却发现这种操作正是许多人的亏损之源。笔者认为,伟大投资者的“无情”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在买卖股票的时候,专注于未来,而不纠结于一个股票过去的走势。我们很多人在买卖股票时,总是抱着“等股价再跌一些买入”的心态。
却发现真正的好公司股价难以下跌。特别是许多强势股在启动之后,会开始快速的上涨。如果因为这个股票在过去一周已经上涨了20-30%而不敢买入,可能会错过强势股未来更大的行情。许多人也因为放不下这种心理障碍而和牛股擦肩而过。同样的道理,我们同样不能因为持有的股票已经下跌20-30%而不去纠错。许多人明明意识到买入的公司在基本面出现瑕疵,但面对已经出现的20-30%,甚至更多的亏损,而不忍心斩仓出局。通常情况下,最终的结果却是更多的亏损。
其次,伟大的投资者对于投资的无情表现在每天都能在脑海中清空自己的组合。不会因为舍不得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去买研究下来更好的公司。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很多时候,当我们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标的时,却因为不舍得卖出组合里没有上涨的弱势股而错过了牛股。投资中最痛苦的莫不是看着自己挖掘的牛股天天涨,而自己却没有任何持仓。最后,“无情”的投资者在市场认错面前毫不保留。如果买错了,他们就会卖出,而不会太固执于认错的羞愧。
而如果卖错了,或者错过了,他们也敢重新买入。笔者曾经认识一个很有效的投资者。他曾经在底部卖出某个牛股,然后在这只牛股上涨了50%后毅然决然重新买入,又享受到了50%以上的涨幅。光这一点,对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无法做到的。而更深一次的无情是冷静面对压力,同时看到机会能够重仓出击。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索罗斯在做空英镑的那一段:当德鲁肯米勒告诉他做空英镑将是一个多么正确和诱人的机会,并且建议他逐步做空时。索罗斯突然不解的说,既然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要逐步建仓?我们必须重仓出击。同样,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后,索罗斯卖在地板上之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手做多市场。这同样需要多么强大的果敢和决心。
而大部分投资者这个时候可能正在伤心地“舔着自己的伤口”。所以,伟大的投资者在对和错前面,没有感情,有的只是行动力。投资最后是一种和自己人性弱点的对抗。在这一场对抗中,我们会孤独,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也会因为正确而喜悦。然而最终,笔者认为那些最伟大的投资者就是战胜了内心的弱点,做到了投资上的真正“无情”。这是一种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也是区分伟大和优秀投资者的鸿沟。希望朋友们有一天都能跨越这一天鸿沟。
公募火线加入“声援”阵营:力挺A股牛市
继基金业协会、知名私募发声力挺A股后,公募火线加入“声援”阵营。昨日,华夏基金和中欧基金发表观点,均认为市场经历大幅调整后已出现企稳迹象,在改革继续深化、大类资产转移趋势并未改变、货币政策中性偏松进而中长期利率持续向下、宏观政策协力实现经济增速区间管理的大背景下,未来A股结构性的市场行情将在调整中逐渐酝酿形成。
华夏中欧力挺A股--顺风顺水--深圳风水师
“此次A股调整的跌速与跌幅超出市场预期,市场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华夏基金表示。在其看来,改革牛的市场逻辑依然成立,股市资金保持充裕,宏观政策稳经济目标明确,并且市场经过快速深幅回调,风险得到释放,估值吸引力有所回升。
华夏基金判断,在改革继续深化、大类资产转移趋势并未改变、货币政策中性偏松进而中长期利率持续向下、宏观政策协力实现经济增速区间管理的大背景下,未来A股结构性的市场行情将在调整中逐渐酝酿形成。
中欧基金也认为,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后,已经开始出现企稳迹象。
“从短期市场看,情绪宣泄或已接近尾声,市场估值在短期大幅下跌后趋于合理。同时我们看到了国家政策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支撑。包括利率与存准率双降、养老金入市、500亿逆回购、券商上调蓝筹折算率并下调保证金等,频繁的政策出台对短期市场企稳起到显著效果。”中欧基金表示。
此外,考虑到地产销售在政策强刺激下出现反弹,三季度经济有见底预期、国企改革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稳步推进将释放改革红利、经济企稳预期与改革红利释放或将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从长期角度看,中欧基金仍然看好市场后续表现,但行业挖掘和精选个股重要性上升。
多方集中力挺股市
在分析人士看来,公募表态看好长期行情并非偶然。事实上,这仅是近期多方集中力挺股市的又一“增量”,进一步体现监管层和主要机构投资者呵护健康牛市的“风向”。
在公募之前,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发出三点倡议:客观理性认识股市运行规律,积极把握投资良机,展现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强大正能量。
紧接着,包括重阳投资裘国根、千合资本王亚伟、博道投资莫泰山、宏流投资王茹远等13家知名私募也发声认同牛市根基未变,且将在回调中得到夯实,4000点是入场时机,目前已无必要再度恐慌。
“综合基金业协会、公私募机构的表态,以及近期监管层包括调降A股交易结算相关收费标准等在内的最新举措,可以明显感到监管层和主要机构投资者呵护健康牛市的用意。”分析人士表示。
公私募基金:普涨结束 下半年主题投资将分化
经过最近数日的巨震,指数呈现企稳趋势。公私募普遍看好后市行情,认为中长期向上的趋势仍未改变,但对于下半年市场风格的看法却存在较大分歧,蓝筹成长各有所爱。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普遍认为上半年“鸡犬升天”的行情很难在下半年重演,个股表现大概率会分化。
阳光总在风雨后
最近一周对股市来说无疑是艰难的几天。--顺风顺水--深圳风水师
从上周一开盘起市场一路下跌,上周五逾2000只个股跌停。本周一,沪指盘中连破4200、4100、4000、3900等重要关口,盘中巨震10.07%。6月29日证监会发声安抚市场,6月30日13家私募联合发声看好市场。各个机构对于市场的预判从原本的分歧一致转变为看多后市。
“A股市场大幅下挫,的确超出市场预期,造成深度调整的原因主要是由场外资金杠杆的系统性去化。由于场外配资资金杠杆的系统性收紧导致市场风险在短期内快速释放,造成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信达澳银基金内部人士分析称,目前基本面没有出现太大变化,经济增速下行和宏观政策友好的局面依然维持。“预计市场在消化了获利回吐压力之后,中期向上的格局仍将延续。市场普跌导致许多质优股被错杀,提供了良好的介入机会。我们对中期股市维持相对乐观态度。”
回顾近期行情,融通基金认为,A股近两周的经历足以载入史册,下跌引发的杠杆平仓和踩踏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风险教育。通过观察政策的边际变化,至少能明确两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决心和资本市场在此轮改革中的地位。改革和宽松的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市场中期趋势向上无疑。“在现在这个时间窗口,继续悲观的意义已经不大。我们认为,政策底已经很明确,市场底也许还有待积压的平仓盘消化,但布局后续投资机会已是当务之急。”
风格判断存分歧
尽管牛市预期已基本达成一致,但公私募基金对于后市风格看法分歧较大。下半年究竟是成长继续起舞还是蓝筹机会更大尚无定论,不过,个股分化将是大概率事件。
“6月30日早上大多数股票跌停的时候,我已经把仓位加到上限,这个早上在微信朋友圈就有预告,成功抄底。但是所有的暴涨与暴跌都不能持续,经过这次激烈的去杠杆,大盘可能由疯牛转向慢牛,也可能发生风格的切换,就像2007年的‘530’以后的行情,之后就有明显的风格切换。”6月30日,市场出现逆转时,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全部由小盘股主导的行情应该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蓝筹股有可能登上舞台,但创业板也不会沉寂,会出现分化。有些创业板个股可能永远也创不出新高了,真正的成长股仍存在重大机会。当然下半年最重要的主题是国企改革。
信达澳银基金建议,战略性配置低估值的银行、地产等龙头股,积极寻找被错杀的优质成长标的,并积极关注军工、国企改革等主题。
融通基金则表示,权重股或率先企稳,但成长的大方向应无变化。继续看好国企改革、工业4.0等主线,而对于无任何基本面变化的纯主题短期应回避。
有部分基金同时看好蓝筹和优质成长。“基本面较为扎实的公司相对机会较大,看好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博时基金公司投资经理罗景认为,行业板块方面,关注金融与地产板块;另外,从供需关系上,航空、养殖家禽、化工板块存在投资机会。
骏伟资本董事长徐炜哲表示,正如之前所说,市场在急跌之后肯定会有比较快的反弹,反弹之后股市会从快牛向慢牛转换,牛市行情没有结束,还会继续,只是节奏发生了变化。下半年更大的投资机会存在于有基本面支持的成长股,蓝筹股也有机会。(中国证券报)
估值重回合理水平 部分基金试探性加仓
周二的反弹未能在昨日持续,大盘震荡下跌,再度回到4000点关口。对于近期的市场,部分基金表示,鉴于前期已经经历过暴跌,本周沪指在4000点左右徘徊,预计再次出现瀑布式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小,他们已开始尝试小幅加仓。不过对于后市,他们认为,虽然从中长期来看,牛市的逻辑并没有被破坏,但短期来看,市场的悲观情绪也需要时间消化,市场短期或将维持震荡态势。
基金试探性加仓
连续两周的调整,沪指重挫千点,为保存胜利果实,多数基金降低了仓位。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仓位测算的结果显示,6月23日-6月26日期间,样本内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数型基金)平均仓位自前一期的86.56%下降0.60个百分点至85.96%。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90.85%,比前一期下降0.43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7.18%,较前期下降0.90个百分点。
“6月30日看市场有企稳迹象,就适当加了仓,但仍然在八成左右。”一位前期重仓创业板股票的基金经理介绍,他在端午节前就已经减少了十几个点的仓位,上周仓位最低时仅有七成。
不过,昨日的震荡下跌使他加仓的部分并未真正享受到反弹的收获。昨日大盘在上午一度站上4300点,创业板指也在题材股集体爆发下收复2900点,但午后冲高回落,三大股指宽幅震荡下跌,截至收盘,沪指再度连续跌破4200点和4100点大关,报收4053.7点,全天跌幅为5.23%。
“正如市场在单边上行时不容易回头一样,一旦悲观情绪蔓延,想要逆转也不太容易。”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从目前来看,市场上仍然存有一定的抛压,短期大盘可能以震荡盘整为主,慢慢恢复元气。”
估值重回合理水平--顺风顺水--深圳风水师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目前市场去杠杆的过程并没有结束。从短期看,投资者情绪仍然不稳定,体现为行动较为趋同一致,羊群化效应较为明显。从中期看,场外配资预计会逐步规范,以减少市场急剧波动引发对社会的冲击,这与去年处理“钱荒”的思路较为相似。
未来短期内,市场是否企稳的主要指标是股指的波动性,以日间波动为衡量的波动性下降是市场企稳的重要信号。从更长期看,目前的A股估值水平已具备吸引力,当前价格水平已经具有一定的参与价值。
广发基金认为,央行降息降准标志着这次市场调整基本结束,这次调整也是市场由快牛转向慢牛、由成长转向价值的一个标志。对于后续操作,广发基金认为整体策略应该是轻大盘重个股。很多看好的个股都经历了30%-40%的跌幅,已经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广发基金表示其配置方向不变,还是看好偏成长,以及与转型相关的行业和主题,如TMT、医药、消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以及国企改革、军工等主题。(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