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沪指反转200点又走了个深V。上证综指午前曾大幅跳水跌破4300点。对此,市场人士认为,短期急跌是场外降杠杆引发的。
不过,多位券商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场内两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目前安全可控,不会出现大规模爆仓风险,但就一些场外配资(指除融资融券外,投资人通过配资公司渠道向信托或者其他资金方借钱炒股),公司人士则称,已出现不少账户爆仓。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民间配资2000多亿元,占比不大但影响情绪,高原反应的呕吐因此出现。”
场外配资账户大爆仓?
“从6月19日尾盘来看,收盘前大盘股放量暴跌,应该是一些融资在暴跌中强行平仓,还没结束,应该还会震荡一下。”一位机构投资者在当日收盘后告诉早报记者。
上周市场急跌,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3.3%、14.4%、15.0%,创本轮牛市以来单周最大跌幅。
有市场人士将上周称作这轮牛市中“最惨烈”的一周。由于场外配资的融资杠杆较高,一些配资公司的配资杠杆放至1:3至1:4甚至更高比例,在股指跌幅创历史的同时,一些融资标的股的跌幅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民间场外配资将被强行抛售股票,归还借款。
6月23日上午,沪指再次暴跌200点时,市场有消息称,民间配资公司不少账户爆仓。
一位配资公司老板告诉早报记者,其公司也确实有很多爆仓的,不过“问题不大”。
可查资料显示,今年5月底以来,证监会就开始清查A股场外配资。
5月底,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全面自查自纠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其中包括恒生HOMS系统为场外配资提供服务,并停止HOMS系统向场外配资提供数据端口服务。
6月13日午间,证监会发布官方微博,要求证券公司对外部介入进行自查,各地证监局对自查情况进行核实。
然而,虽然场外配资被严禁,但并不能被“一举消灭”。
某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解释,监管层虽然提出全面自查,但对券商来说,并不能完全识别出配资公司的配资情况。
江苏某配资公司老板就曾告诉早报记者,“证监会根本管不到我们,HOMS系统不能新开账户了,我们现在用其他系统做。”
不过,相较此前1:8甚至1:9的杠杆率,配资公司也大幅降低了杠杆。上述江苏配资公司老板称,先在最高也只做到1:3,因为“股市点位太高了”。
荀玉根认为,上周市场下跌的主要诱因就是证监会要求券商清理场外配资相关业务所引发的市场恐慌。
其表示,场外杠杆资金主要有伞形信托、结构化产品、民间配资等,前两者由银行提供优先资金,预计共1万多亿元,以伞形信托为主,预计8000多亿元,后者主要通过HOMS等系统运行,预计2000亿-3000亿元。
“民间配资是监管要求清理的对象,虽然实际占比不大,但市场本身在高位,投资者存在高原反应。从盘面来看,上周四、上周五均是下午2点之后跌幅扩大,就是恐慌性抛售的体现。”荀玉根说。
场内融资盘是大头,平仓风险不大
与场外配资的高杠杆相比,两融业务的杠杆比例相对较低,按照监管层的说法,两融业务安全可控。
沪深两市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两融)余额已达2.27万亿元,较前一日有所回落。
有市场人士认为,两融余额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确已在“危险范围”。
荀玉根日前发布报告预计,到2015年年末,两融规模将达3万亿元。
荀玉根预计,2015年末全行业净资本规模可达1万亿元,其中预计2015年证券公司通过再融资补充净资本2000元至3000亿元,利润留存约1000亿元,那么,两融规模理论上限约为4万亿元。
根据中国证监会6月12日晚间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金额不得超过其净资本的4倍。
有业内人士认为,或许不用到年底,两融规模就可能达到3万亿元,而从市场情况来看,估计全市场的两融余额上限应在3.5万亿元左右。
该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相较去年年底的情况,目前已经很难足额融资了,对市场来说,影响不大,不过由此前的增量博弈变为存量博弈,市场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宽幅震荡。
此外,“目前市场情绪不佳,上周沪指跌幅超过13%,也造成了市场恐慌,如果市场继续暴跌,很可能导致上万亿元融资盘的抛压。”某小型券商营业部人士称。
不过,在此前监管严控杠杆的措施以及上周A股的暴跌后,不少民间配资的融资盘已爆仓,而券商两融业务相对而言杠杆率较低又更为规范,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两融风险尚可控。
早报记者23日也从多家券商营业部了解到,当日上午暴跌的时候,甚至没有融资客面临被平仓的危险。
南方某中型券商人士告诉早报记者,根据规定,当客户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时,就会被强制平仓,而其都会提前提醒客户,客户也相当配合,因此还未发生过被强势平仓的案例。
荀玉根称,据海通证券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市场急速大跌对场内融资盘的影响不大,截至上周五,融资盘只有不到千分之一达到平仓警戒线,约3%的保证金比例处于130%至150%的风险区域。
此外,两融标的跌幅与其融资占比相关性不强,说明下跌并非来自场内融资盘抛售。而个股跌幅与前期涨幅有一定相关性,说明主要缘于情绪变化带来的抛售。
荀玉根借鉴国外市场经验分析认为,A股杠杆资金中,场内融资盘是大头,随着1月中及4月中各个券商两次降低杠杆比例后,场内实际融资比例预计仅1:1.6左右,融资交易占比3个月来持续回落。目前场内融资强平引发的风险不大,除非市场连续出现上周式的急速大跌。(来源:东方早报)
配资业务清查进度再起底:五类场外融资仍在“暗度陈仓”
有关A股的场外配资业务的清查已有月余,但各类配资业务所受影响却并没有市场想象中大。
在监管层通知券商暂停为与配资业务有关的HOMS系统账户提供接口服务后,虽然部分非机构类账户遭到平仓或清出,但仍有若干类场外融资业务尚未在此轮“杠杆清理行动”中受到明显冲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私募基金、非HOMS系统分仓、人工盯盘、单一资金结构化信托 、信用或抵押类贷款等五类场外融资模式仍在正常开展。
事实上,前述多种配资业务所受冲击之所以较小,与其存在绕开券商端口摸底、超越证监监管范畴等情况不无关联,而针对A股场外杠杆的收缩与伸展,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配资公司、融资客户亦在国内分业监管的边界处上演着一场场博弈。
五类场外融资“仍存”
从5月末到6月中旬,监管层已屡次对券商配合开展场外配资活动的情形进行通知叫停,而伴随其到来的,则是A股6月15日至19日一周跌幅达13.45%的回撤。
需要注意的是,在6月12日至19日的连续下跌中,虽然部分与HOMS相关的配资账户受到了开户券商的清理,而部分场外配资账户也曾遭遇平仓,但A股市场的配资业务并未就此绝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私募基金、存量伞形信托、单一资金结构化信托、人工盯盘、信用或抵押类贷款等五类场外融资模式仍在正常开展。
其中,通过已备案的私募基金所开展的配资业务模式,或成为在此轮配资清理中“幸免”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模式;在该模式下,配资公司发起设立一只专门用于配资的私募产品,由配资客户认购劣后份额,其认购资金则作为配资交易的担保品。
而同此前伞形信托相比,该模式的劣势在于优先级份额无法来自于银行资金,而必须依托私募或第三方财富公司的渠道进行销售募集。
北京国资旗下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经理吴辉表示,私募基金模式下的配资业务之所以并未受到较大冲击,原因在于券商难以对私募基金背后是否存在配资行为进行查清。
“因为有的私募本身就需要有交易员来分仓操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偏好做日内回转交易的私募,他们也在使用HOMS系统,所以很难分别哪些是分仓,哪些又是配资”,吴辉坦言。
而另一方面,虽然增量的伞形信托开户遭到券商叫停,但存量伞形信托和单一资金结构化信托在正常运行,而银行则亦在该项业务中扮演资金供给方角色,而银行自营、理财资金入市目前也并未受到银监机构的管控与限制。
“招行、光大等多家银行的配资业务仍在开展,包括一级市场的结构化和二级市场的配资都有在做。”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目前银监会并没有对银行资金投资配资优先级给说法,不过从风险看,这类投资是有劣后担保的,实际风险是可控的。”
与此同时,采用非HOMS系统或采用人工盯盘开展配资业务,亦成为某些配资公司的选择。
“HOMS现在比较严,改用其他的配资软件不容易被查到,但被查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上海一家配资公司负责人称,“如果遇到比较严的券商,就需要采取人工盯盘的方法,但相应的配资资金价格也将提高。”
此外,面向个人的信用或抵押类贷款也正在成为场外入市资金的一部分,虽然此前监管层曾对该类信贷资金流向进行摸底,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查清该类资金是否流向股市尚有难度。
“现在不少银行推出了针对个人的消费贷或房抵贷,这个资金用途通常是旅游 、结婚、家庭装修等,但如果疏于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管控,则有可能导致该类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经理表示,“这类资金的特点是单笔额度较小,笔数较多,所以排查的工作量也比较大。”
分业监管暴露“真空地带”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多种场外配资模式未能被监管层所悉数摸底,究其宏观原因与国内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既定监管框架不无关联。
“实际上和国内的分业监管环境有关”,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坦言,“证监系统只有权对证券经营机构进行管理,但场外配资业务的开展主体并不是券商,而是信托公司或配资公司”。
事实上,从此轮监管层对场外配资业务的清剿路径来看,证监系统的通知仅限于要求券商营业部不得代销伞形信托、不得为场外配资业务提供数据接口、交易服务等便利,而并未对场外配资资金来源、通道等环节进行限制。
仅对场外配资业务的账户交易进行限制,恰与分业监管下,证监系统无法对场外配资现象采取直接监管措施有关。
“证监会能够做的是在券商的交易端对配资业务进行限制,主要方法是管住以HOMS为主的分仓系统下的配资账户,但这只是配资业务的环节之一。”前述非银金融研究员表示,“配资的其他环节,例如资金供给、募集、分配额度、交易通道等,这些往往在证监序列以外运行,是证监会没法控制的。”
而除分业监管存在的局限性外,场外配资屡禁不止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该业务背后各利益相关方的监管套利。
事实上,当下监管层对场外配资业务的清剿,与配资公司的扩张冲动、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期望、银行资金的生息资产配置以及融资客户放大杠杆的投资需求均相矛盾。
“一方面配资业务的有些环节是目前监管层无法触及的,另一方面,配资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这必然导致场外配资不会被根除”,“清理配资只可能带来两种情况,一是短期内配资业务的开展成本会提高,二是从长期看,新的成本更低的配资模式还会被创新出来”。
而在配资公司人士看来,由于两融业务尚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融资需求,配资行业在一定时间内仍将持续存在。
“配资说到底是一个市场自愿行为,如果融资融券能够满足客户的杠杆需求,那么为什么还会存在场外配资呢?”沪上一家以私募基金模式开展配资业务的公司合伙人认为,“A股的活跃度可能还会提高,届时场外配资的市场需求可能还会提高。”
在其看来,监管层应正视配资行业存在的现实,并进行疏导、规范,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叫停。
“有需求才会产生相应的市场,监管层应该做的是对行业进行立规规范,而不是全部禁止,何况行业内部本身也鱼龙混杂,亟待规范化”,前述合伙人表示,“比如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关的配资客户门槛约束;比如有没有第三方资金托管,配资公司是否具有挪用客户资金的便利条件,这种问题应该被监管部门所重视”。
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目前行业大框架仍为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对配资行业进行立规监管尚存难度。
“关键的问题还是归谁管,有些配资公司的模式是P2P,有的则是通过信托在银行渠道拿资金作批发,这部分监管对口部门显然是银监会,但银监并不需要对股市负责”,前述非银金融研究员指出,“现实的矛盾在于,金融混业在资金和通道层面已经真实发生了,但相应的监管安排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于彼时的通道业务是这样,于当前的配资业务也如此”。(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配资炒股大喜大悲:股民狂赚6倍后全部亏光
周五股市暴跌,身处夏季的股民感受到“寒冬”。承接本周的跌势,沪指跌破5100、5000、4900、4800、4700、4600、4500点等整数关口,创七年以来最大单周跌幅13.32%,个股全面下挫,两市逾2600股下挫,逾千股跌停。一时间,散户们呼天抢地,一些人甚至准备永远和股市说再见,特别是配资炒股的散户损失惨重。
案例1
踏进股市遇上大跌
新股民忙着“割肉”
周五,沪深两市再度暴跌,券商股逆势拉升护盘,沪指一度上到4700点,但是创业板上午最大跌幅接近4%,不少散户杀跌仓皇出逃。本周前四天,沪指跌幅达到7.37%,创业板跌幅达到10.13%。截至收盘,沪指跌6.42%报4478.36点,成交6855亿元;深成指跌6.03%报15725.47点,成交6012亿元。
张先生是位入市才半个月的新股民,在大氛围的影响下拿了一年多的积蓄进场了。相比与其他听消息的股民,张先生还是比较用心的,经常关注新闻。
“都说看新闻炒股能赚钱,我也决定这么实践一下。”近来,京津冀概念大热,张先生也跟着新闻买了新华联和中国武夷,原以为幸运之神能够眷恋自己,可是没想到这几天的大跌让他亏了百分之十几,周五索性全部割肉出局。“还好是新手,投得比较少,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张先生心态好,进场的资金不算多,一年积蓄也就几万元,他幽默地分析:“这次暴跌都是因为电商的618大促销,天量资金都去买东西去了。另外,也有可能是周日就是父亲节了,大家都要祝爹快乐,能不跌吗?”
提醒
投资者不要轻易抢反弹
本周宁波的上市公司也是跟随大盘下跌,在51家上市公司中,上涨的只有2家,分别是戴维医疗,上涨14.41%,宁波海运上涨1.19%,其他49只股票全部下跌,其中17只股票跌幅超过了20%,先锋新材、宁波富达、继峰股份跌幅最大,分别下跌了26.11%、25.4%、25.3%,而沪指同期跌幅只有13.32%。51只股票中,只有16只股票强于沪指,其他35只股票跌幅大于沪指。
银泰证券宁波东胜路营业部负责人方义认为,目前指数自去年底部上来已经上涨一倍多,获利筹码较为丰富,市场有强烈兑现需求。加上本周有超级巨无霸国泰君安IPO申购,加剧了资金面紧张。另外,目前市场被认为是“杠杆牛市”,当前A股的杆杠风险主要在于场外配资,而不在于券商的两融。截至5月末,券商的净资本杆杠率2.37倍,杆杠率较前几个月有明显下降。而有媒体称场外配资杠杆最高可达9倍,甚至10倍,风险可想而知。
对于未来的走势,他建议最近投资者不要轻易去抢反弹,短线来看,大盘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建议技术不好的投资者空仓观望。
也有老股民“勇敢是金”表示,大盘跌破4000点可能性不大,市场中期牛市向上趋势不变。后期市场反弹,找些业绩优良的行业,像金融、商贸零售、房地产、医药、食品饮料等可关注,一方面防御性较好,另一方面,市场企稳,业绩优良的股票会表现较好。
案例2
配资炒股的大喜与大悲
狂赚6倍后又全部亏光
“都不知道怎么和老婆交代了,偷偷把10万买车的钱投入了股市,全部都亏进去了。”投资者王凯(化名)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以往相比,本轮牛市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许多股民动用了杠杆,玩起了融资融券。
去年11月,王凯在上证指数2800点附近感觉大牛市即将到来,也想博一把。据他说,当时手头只有十多万买车的钱,因为自有资金量不大,十万元开不了两融。看到行情这么好,就去外面非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结果运气也还不错,他10万元配置50万元进行操作,在今年大盘冲击5000点时,他配资来的60万元做到了120万元。
5月底,随着A股上涨到5000点,很多人高呼泡沫来了,他也看到了其中的风险,于是还掉了50万元,还剩70万元,等于拿了10万元赚到了60万元。他准备把钱拿出来,给老婆一个惊喜。可是,大盘在5月29日、6月4日连续两次大跌后又活生生地拉红盘,他心里又痒痒了。
“我当时在想,跌了两次都没跌下去,万一这波能够直接冲过2007年6124的高点呢?”他又去问配资公司借钱,这次有本金70万元,按照1比5,配了350万,总计420万。
“当时认为加杠杆炒股其实没什么可怕的,社会进步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新的赚钱工具要接受并且利用它,太保守肯定赚不了大钱。”因为有了10万加杠杆赚60万的经历,信心爆满的他当时想的是400多万翻一倍,赚了400万就直接去换房子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6月12日他又进入了市场。不过这次幸运之神没有眷恋他,从6月15日开始,股市开始下跌,他420万的钱全部买了创业板,随后这周里账户里每天基本都是10万、20万的亏损,因为一天亏掉了一两年的收入,根本割不下手,周五的暴跌把他自己70万的本金全部亏光,配资公司强行把股票平仓,70万元一周之内全部化为乌有。
提醒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杠杆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风险控制不好,很可能导致血本无归。身边不少人都是1∶5的杠杆买股票,这次的暴跌基本都爆仓了。”老股民郑先生告诉记者,这波牛市中,他的收益一倍还不到,对于很多新股民动辄两三倍的收益,这简直弱爆了。现在两市1.9万亿元的两融余额,在他看来就像是一个高悬的堰塞湖,一旦大盘深度回调,就会引起严重的踩踏事件。机构可以在大盘重挫的时候通过股指期货做空的方式进行对冲,而散户就只能被动承受。
市场人士也表示,融资加杠杆去做股票,如果赚的话会赚很多,亏的话同样会亏很多,同时还会受到券商、配资公司的风险制约。一旦出现风险,投资者没有追加保证金的话,券商、配资公司就会强制平仓,所以做股票融资的股民千万不能满仓操作。
恐慌之中
对于昨天的下跌,许多股民此前都有些许预感,但绝对没有想到会跌得如此之重。没有明显利空就跌去300点,这是此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盘面,虽然一天下跌了300点,但从昨天14:06开始,不到一个小时的下跌幅度已经接近了200点。这说明当时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恐慌。投资者迅速离场,而下方买盘寥寥。
究其心理,无非是投资者心理崩溃,不再相信当下的股市。但是信心这个东西,一会儿有一会儿无,能够失去,也就必然能够回来。2007年的5·30大跌,在之后的两个月内,股市不也涨了回来吗?
当然,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融资盘因为下跌被强制平仓。应当说,这也是这波牛市的一个特色。下跌的时候,融资方自然会要强制平仓来保证自身的本金的安全。但投资者不忘记了,那个以配资为生的机构,本身的资金也是通过信托、借贷等方式融过来的,每天都要付利息的。如果市场平稳下来,他们就会迅速地寻找客户。从这个程度上说,他们想入市的心情,比谁都要迫切。(来源:现代金报)